羅馬書之研究 第五講 保羅的自我介紹(四)

第一章第五節到第七節的研究

第三節和第四節,以說明耶穌為人同時又是神的兒子為主眼。第五節承接之,說“我們從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職分”,再然後作為理由,說“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

“恩惠”是什麼意義呢。原文 χαριs (Xaris)在英語里就是 grace, 有著種種的意義。然而指著神或基督的恩惠而說的時候,乃是“對人、自發的、沒有限制的愛”的意思(根據グリーン的語法書)。這樣第五節裡的“恩惠”,並沒有限定在別的文辭中,所以應該是以廣義解釋。邁爾解作“全部屬神的恩惠(the entire divine grace)”,確實是合適的。也就是我們靠著拯救,罪蒙赦免,浸于生命,嘗到喜樂和平安,得著永遠的盼望,是指著這一切所說的。用一句話講,就是“救恩”(ゴーデー)。對這一切,是所有基督徒所共知,并常常流淚感謝的。

先指出一般的事情,然後轉移到特殊的事情,這是保羅慣用的筆法。在從主接受恩惠這一點上,作者保羅和讀者羅馬的信徒都是完全一樣的。他舉出兩者的共通點,将這温情灌注給讀者,之後就觸及自己“受了使徒的職分”這個特異點。在指出自己的權能之前,首先將自己放在讀者的同列,這個和第一節所提示的“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一個道理。

“我們從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職分”。“從祂”指著基督。更精確的講,是通過基督(原文的dia是英文的through)。賦予者是神。中介是基督。所有的恩惠,是神那裡通過基督降下的。這是聖經的教導,也是實際體驗的真理。近代的信徒所說,我們忌諱與神的關係因有中保而間接化,人要各自直接與神相交,各人都是神的兒女,神是所有人的父,父子的關係要直接。這確實是非常正確的說法。然而勝過雄辯,事實否定了這個又如何呢。除開基督而要使任何神的關係相近,久必使兩者相遠。人不靠着基督,事實上没有辦法到神那裡去。以基督在中間,人方能和神相交。這是心靈上實際的事實。正如爬上山頂必要經登山路途而上、只有靠電線通電電燈才會照明一樣。基督在中間,恩惠才能從祂那裡通過而下到我們這里。這實在是獲得生命的道路。古來敬虔有力的信徒都是行走這道,可以從歷史中觀看。再說一遍,我們不拘於理論,而是根據事實。

第五節的後半是前半節的理由。“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換成“這是為了這名的緣故,使異邦的萬民能進入信仰的順從之中”,這樣比較接近原文。

“為了這名的緣故”,也即是為了基督的名的緣故。為何不是說“為了拯救萬民”。對於人類傳福音不是為了人類自身的拯救嗎。耶穌自身不也是為了全人類而死在十字架上嗎,為何保羅不說為了萬民而說是為了基督的名呢……這都是像近代人才提出的抗議。然而,保羅心中時常重視的,不是世界萬民,而是基督自己。因此他傳福音是為了祂的名的緣故,為將祂的圣名高揚。當然並非不想到萬民,為沒有牧人的迷羊傷痛的身姿,毫無疑問也深深打動了他敏銳的內心。然而,這傷痛的身姿,不及那聖潔的形象,更加鮮艷地照映在他的心里。首先為基督的緣故,而後為同胞人類的緣故。這是主里所有的健全的心態。保羅的言辭似乎常是出人意外,但實際上並不如此。

“異邦的萬民(所有的外邦人)”,說這話是因為保羅自己是接受了向外邦傳道的使命的使徒。“使他們進入信仰的服從之中”,是補譯自原文的“直到信仰的服從”。今天人都忌諱服從這話。然而我們的體驗乃是只有信仰上的服從才能教導人得以自由獨立。人有了信仰而順從神,方才成為自主的民。不願服從的,往往服從了別的虛無的人或者勢力,到了不得不變成其奴隸的境地。看哪,厭惡順服當順服的,想要達到絕對自由的境界,反而成為了物慾的奴隸,這是現代人的慘狀,他們在現代想要逃脫所有權力的支配,憧憬與全然不服從的生活,從國家的權能、道德的權能、還有神的權能那裡脫離出來,現代實在是這樣的一個焦躁的時代。然而這樣的努力,往往使他們服從隸屬了較神、道德、國家遠遠低下的別的東西。人只有服從了該服從的,方能成為自由獨立的人。信服並非包含壓制威脅,而是更美更尊貴的服從。

“異邦的萬民”在節尾,第六屆就說,“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属耶穌基督的人”。羅馬的信徒首先是異邦的萬民的一部分。而這異邦的萬民正是保羅傳福音之使命的領域。於是在這意義上,他們單單在作為外邦人的一部分之上,也和保羅有難以分離的關係。第二,他們是“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他也是第一節里所說的,“蒙召”的人。都是為基督所召,都有父神為神,以主耶穌基督為主。這樣他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有著二重的密接。二者之間有著難以分離的關係。確實,一同被基督所召的人之間的交友是不容易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交,而是靠著基督各自相交,如同間接,卻是更加密接的關係。在這裡打破了所有的差異區別,方有真正的友情交誼。

通過一節到六節這樣的迂迴,羅馬書的送方和受方終於握手了。因此送方在第七節的前半說“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神所愛、奉召作聖徒的眾人”。不是單單說“在羅馬的聖徒”,而是加上了“為神所愛、奉召”這樣的話,有著保羅式的潤味。充滿歡喜的保羅不得不這麼說。首先是被神所愛的,第二,是被神所召的。這樣方能成為聖徒。為神所愛所召,都是美麗的言辭。接著兩句,羅馬的信徒以感恩的令人懷念的回憶,想起當時自己悔改的事──今天我們也是這樣。

因成了被神所愛所召的聖徒。信徒自稱是聖徒,在俗人看來是傲慢而憎恨嘲弄,說什麼信徒不也犯罪麼。確實,信徒也會犯罪,也就是聖徒也不是完全聖潔的。然而“聖徒”並不是聖潔無暇的門徒的意思。原文里是 αγιοι (hagioi),αγιοs(hagios)所出的詞。這裡要注意的點是,這裡的 αγιοs 和 οσιοs (hosios)的區別。οσιοs 是事實上的聖潔,而 αγιοs 乃是為聖事所用的意思。οσιοs 是沒有一點的污穢,而αγιοs 是神為聖潔的目的而使用。這兩個詞非常類似,然而有著較大的差別。這樣,聖徒乃是 αγιοs 。不是完全的聖潔的人。乃是為聖潔的目的而被使用的人。接受神的選別和聖召,從世界中分別為聖的人。

聖殿里用的燒製的瓦器,作為器皿是沒什麼價值的。然而這用在神事之上之後,就有了貴重的價值。在這個意義上就成為了聖器。保羅說過“我們有這寶貝藏在瓦器里”。我們真的是土器,沒有價值,脆弱,易碎。然而被神分別為聖,用於聖事,則在此意義上成為了聖徒。因此我們的罪惡污垢並不會影響我們成為聖徒的妨礙。反而這罪孽顯多,叫恩典也顯多。我們這麼說不是為了辯護自己的罪。不犯罪而成聖乃是基督徒時時刻刻的盼望。犯罪而不以為恥的不是基督徒。這樣聖徒這文字的意義必須要明確地知道。不知道這件事,就會因自己罪惡之多而失望,多加無用的煩悶,對曾受的聖召感到空虛,失望之極而喪失信仰的人也不少。有著真實之心的人更是有這危險。這是誤解聖徒的意義而有的事情。聖徒也就是基督徒絕不是聖潔無暇的人。只是接受了聖召,被分別為聖,要用在聖事之上而已。然而基督徒永遠不能成聖嗎。不,基督徒不是永久不得成聖的人。我們所盼望的乃是全然成聖,並且必要到達那裡。然而這不是我們靠著我們自己的力量達到,而是神叫我們成聖得榮。那時我們要不住的歡喜。我們想到這事,心就如同到了那時。直到那時為止,基督徒都是“不聖潔的聖徒”。但不管怎樣,毫無疑問也都是聖徒。

以上是第一節到第七節前半,從哥林多到羅馬的大拱終於要完成了。這拱橋所消除的距離甚遠,並且其關係甚是親密。神通過基督所召的人,是一同承受恩惠的人。也就是保羅和他們都是在基督里合一的。這樣,在基督里成為一的其中一人,寫信給其餘的人,保羅是如此說的。這拱橋真是好。通過這樣的拱橋,甲可以給乙送去祝福,也就是第七節後半所說,“願恩惠、平安从我們的父神并主耶穌基督歸於你們!”

“恩惠”大概是和第五節的恩惠同意。神和基督那裡而來的全部的恩賜。這內容是基督徒在體驗上熟知的東西。“平安”在英語里是peace,原文里是 ειρηνη (eirining)。這裡與恩惠相接的結果,就是一種難以言說的微妙的內心的平安。“與神和好,內心裡被給予的深深的靜謐和內在的安心感”,ゴーデー是這裡描述的。這份貴重是嘗過這滋味的人所熟知的。

這份恩惠和平安乃是“從我們的父神并主耶穌基督”而來的。神被稱為我們的父神,耶穌被稱為“主耶穌基督”。先有父,後有主。最美而意義最深的稱號。恩惠和平安是神和基督兩者而來的。和第五節的解釋里講的一樣,是否是“神通過基督而來的”,這也是一個疑問。從字義上看,相當於英文的 from 的 απο (apo)這前置詞在於神和基督兩詞之前,因此有人採用了認為兩者是恩惠和平安的源頭的前說。然而字義上 的關係絲毫不能改變神作為源頭而基督作為中保的事實,這樣說著固執的人也是有的。無論怎樣,恩惠和平安是從神和基督而來的這樣的體驗上的事實。而且,不是單單高舉神是保羅的特色。只要高舉神就好了,這只是近代人的理論。信仰的偉人使徒保羅,在體驗上,不得不高舉神和基督兩者。即使是近代的信徒,比起理論重視屬靈體驗的人也是如此。

第七節後半,按照原文來翻譯的話,“願自我們的父神和主耶穌基督,有恩惠和平安歸於你們”。也即是祈禱之語。作為向著弟兄而去的祈禱,應當說這是最美的。然而,或有人說,在書翰里提到平安祈願,對不信的人不也常有麼。姑且回答一下,不信的人的祈願語和保羅的這話之間,第一意義上有很大的差別,第二則是實際祈求不祈求又是很大的差別。特意寫上求平安的話又不真的去祈求的是不信者。保羅這樣的人,不是單單寫著就完事了的人。必是為了羅馬的弟兄們的緣故多次熱心為他們的恩惠和平安祈禱。這樣思想,又叫這話更加一層的力量。

如此,保羅並不是能夠忘掉世界的中心羅馬城的人。也不是會忘掉住在那裡的少量信徒的人。他在哥林多寫這書信之前,在小亞細亞各地尋回之時,他多次心和眼朝向西方,想到該撒的都城羅馬城。又為這些聖徒的緣故,多次持續地在神面前禱告。他毫無疑問是深切地想著在世界中心的他們的作為基督徒的責任是多麼重大。因此他們的信仰堅立不單是為了他們自身,更是為了基督的聖名,為了神的榮光,為了福音能傳與世界,為了全世界的人可以得救,這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想到神,想到基督,想到福音,想到世界人類的保羅,不得不為羅馬信徒的緣故恒切禱告,叫他們的信心得以堅固,在他們身上從父神和主耶穌基督那裡有恩惠和平安臨到他們。

以上是自我介紹的篇幅。這其中有數個貴重的真理。對此十分了解的人,乃是了解福音本身的人。這確乎是基督教的縮寫圖。這一言一語,存在著世界上其他地方都無法見到的真理。

第一章第一節到第七節的日文直譯和意義

(從略。)

附言

四節“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全節都是難解,之前也已經說明。這其中“因從死裡復活”,原文歷史“因著死者們的復活(εξ αναστασεωs νεκρων)”。一般都理解成“從死人中間復活”,解作基督的復活。這是事實在文字中讀出來的結果。從文字上講,“因基督叫死人復活”,這樣可能更加自然。

如果保羅真的是這個意思的話,這是叫屬靈的死者在屬靈意義上復活的事情,也就是叫眾多的人得著新生命(屬靈的死者並沒有明示)。不論如何,這是已過的事,不是未來要發生的肉體的復活。這樣,第四節就是以眾人在靈性上復活了為基督神性的證據。如果保羅的真意實在這裡的話,他在這裡可能會被非議為太過於傾向一位神論。

然而必須要思考的是保羅的特性。他一面是教理家,一面又是實踐家。在教理主張的半面之中,必有活著的靈的實際在中。然而基督復活的主張,在某種意義上是教理的主張。然而在靈里死了的人今天能在靈里復活,這是實際的體驗。現在後者能以發起乃是因前者是事實的緣故。主的復活是眾人靈性復活的原因。這兩者是一條線的兩端,因此作為基督神性的證據向後者提出之時,前者自然就包含在其中了。因此眾人靈性上的復活佐證基督是神的兒子這件事也並沒有什麼問題。這樣的說法,也是說明了基督的復活是其神性的證據。

紹介

クリスチャンです。

コメントを残す

このサイトはスパムを低減するために Akismet を使っています。コメントデータの処理方法の詳細はこちらをご覧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