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之研究 第二講 保羅的自我介紹(一)
第一章第一節~第七節的研究
前回的最終,講到關於羅馬書的骨架,現在我們有必要作一些補足。羅馬書是秩序整然的一大書翰。雖然和近代的書翰相比性質有所不同,除了書翰以外,其內容還是一篇大論文。其中的規模宏大,秩序一絲不亂,內容壯麗高貴,實在可以將其比作一大建築物(大殿堂)。羅馬書由七千字寫成,也就是說,這可以說是七千個大理石所造成的大建築物。想要研究羅馬書,就像從這個大建築的正門進去,後門出來,巡遊內部一般。全體是壯麗,每個房間也是壯麗,使我們的眼睛驚奇。現在我們使用下面的圖來方便理解。
(然而圖已經消失了)
這一個大建築物,我們首先看到大門口掛著標語說“義人必因信得生”。我們進門,首先讚歎大門的壯麗整美。這裡第一章第一節到第七節的“自我介紹”,真是非常紹介的偉大文字。正門之後是走廊。這是第一章第八節到第十七節的招呼。這裡也是不比正門差的莊嚴。通過了這兩個,終於進入了本館。本館是三棟,最大的是第一棟,應該說是本館中的本館,其壯麗雄大過於人所能稱讚,人類的建築物中沒有可以類比的。這是第一章十八節到第八章結束,也就是“個人的救恩”。然後是第二棟,其美麗也不劣于第一棟。也就是第九章到第十一章的“人類的救恩”。第三棟,則是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十三節的“信徒的道德”。我們從救恩的問題,進入到實踐道德裡面。首先有救恩因而有的道德,而不是因道德而有的得救。這第三棟,是和這世界上的建築物有著別樣特色的美麗存在。就像這樣,我們巡覽三棟本館已畢,我們終於到達了後門。這裡第十五章十四節到第十六章結尾,是“私事、告別、祝福”。這後門又是不能輕視的寶貴事物。這樣我們出了後門,我們終於觀賞羅馬書這一大殿堂完畢。
這建築物實在是“本于信,以至于信”。組織而成的七千個大理石,每一個都是信心的大理石。仰望房頂,俯瞰地面,觀察四壁,沒有一個不是因信而存的。根基本身就是因信心而成的,空氣也散放著信心的想起。乍一看看不出信心的部分,一旦深入查究,就發現也是建立于信心之上。確乎是信心──對主耶穌基督所存的信心,是這大殿堂中漲溢瀰漫的特征。
我們講述羅馬書,將要帶著聽眾,將上述的大殿堂來一次巡覽。如果要細細說明每個石塊每個墻壁,這巡覽可能不容易結束。因此,不得不只講述主要的部分。羅馬書一節節的詳細說明就交給註解者,我們就只說明大體的精神、主要的場所,骨髓構成的思想,一次為足。雖然很遺憾,在此以上,我們的時間不允許。
首先相當於正門的自我介紹這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第一節到第七節,我們像先研究這一部分。這裡僅僅只有七節,原文聖經里面,以一個冠詞算一個單詞的話是九十三個單詞,英文是包括冠詞一百二十七單詞,日文聖經二百六十字(畔上注云。現行改譯聖經是二百八十九字。大鯢注云。和合本聖經大概一百七十二字)。然而,這正門確實世界上最美麗,最高貴、最優良的材料所造的。其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宏大的,每一句話都傳達了大問題。這是在是稀少的自我介紹。“使徒”是大問題,“外邦人”是大問題,“福音”是比這兩個更大的問題。更有“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這一說法,問題就更大了。從這裡更有偉大的文字和重大的思想逐漸生發。羅馬書第一章第一節到第七節,實在是巨大的大理石逐漸累積而成的無可類比的壯大的門。
所有的大譜大詩,總有優秀的序曲(Prelude)。然後這序曲壓縮了全篇的思想,成為這名作的特征。這序曲之中不得全篇之要領者,是為庸才。即如詩人丁尼生的《追想歌(In Memoriam)》,偉大而有名的詩篇,其四十四行之序曲,真如珠玉綴成的逸品,能以表達全篇的精神。又如我們接到大作曲家的名曲,在其序曲之中,就知道在其序曲之中有著全篇的精神的躍動。使徒保羅,他本來不是文學家,也不是詩人,也不是作曲家。這大作羅馬書並不能看做是所謂文學家的傑作。這乃是宇宙人生的根本問題。這所說的乃是深奧而重要的道理。這一說法銳峻而徹底。這精神高貴,而在靈性上違法。貫穿全篇的,乃是不間斷的信仰的寶流,前進不息的心靈旋律,滿溢的生命的躍動。像這樣,羅馬書不得不說是一大傑作,而這個序曲一般的開頭的七節也是稀代之作,能以代表全篇的精神,更加說明了這書乃是名作。
為何保羅有必要要在開頭作自我介紹呢。這是因為他基本上沒有見過羅馬的信徒(除了少數之外)。大概是主后五十七到五十八年之間。他在第三次旅行佈道之間,在希臘的哥林多停留。使徒行傳第二十章第二節第三節說,“走遍了那一帶地方,用許多的話勸勉門徒,然後來到希臘。在那裡住了三個月”。這時候,以及那時候之前,他的心中有兩個不可得兼的相望存在。一個是從前就存在心裡的想要往羅馬去的希望,一個是前往耶路撒冷的責務。兩個地方不能同時去,必須是有一個先去。當然他不是一個將責務放到希望之後的人。他首先決定了要去完成自己的責務。然後,一定要去一趟羅馬,如果能行,就要以羅馬為跳板,要將福音傳到歐洲西部的西班牙。為了那一份責任,就只好講自己的希望延後。但他並不是能忘記羅馬,忘記那裡一定人數的弟兄姐妹的人。雖然大部分都是未曾見過的人,在靈里卻如勝過十年的知己。他想著遠隔愛琴海的羅馬帝國的首都。他的心被愛點燃,終於決定寫下了一份公函,送到他們那裡。然而對於未見的弟兄姐妹,他為了介紹自己在開頭先寫下幾節。
正是這樣的自我介紹。因而不得不在羅馬的信徒和自己之間指出一致點。這是寫給未曾見過的朋友的書信中很自然的做法。第一章一節到七節,裡面藏著種種大真理,也可以看見將未見的弟兄和自己連接的技巧,其外更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要注意保羅是從希臘的哥林多越過愛琴海,到意大利半島的羅馬,架起來一座美妙的橋樑。這不是從技巧而生的技巧所作的,這是從愛而生的技巧所作的。對於主里的弟兄的愛,使他能夠用出本不知道的技巧。因此這不是一般的技巧,乃是神聖之能。我們看保羅在種種場合里顯出的神聖技巧、愛的技巧為寶貴;而對那些僅僅以為是技巧的人或者要投以蔑視的眼神。
這事在追蹤第一節到第七節為止的思想的動向時就可以明了。第一節在原文里,首先是自己的名字“保羅”,然後是“耶穌基督的僕人”,然後是“被召的使徒”,然後是用“為神的福音而被揀選的”形容的“使徒”。他在一節之內,說明了自己的身份,首先表明了書翰的發送者的性質如何。第一節在原文里最後乃是“神的福音”。保羅在進入第二節時,描述了兩者的關係:“這福音是神從前借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然後第三節前半,說明了這兩者是和“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相關的。這樣就提起了基督是什麼的譯文。也就是第三節後半和第四節所對此回答的“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他從兩方面對此說明了。
這樣說明了耶穌的保羅,接下來為了描述祂與我們的關係寫下了第五節。“我們從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祂的名信服真道。”萬國的人乃是指著所有外邦人。然後從這裡的所有外邦人,又特別言及羅馬的信徒(他們也是外邦人的一部分),即第六節“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來表明收信人的性質。這樣,從自己出發,一點點寫到了羅馬的弟兄那裡,因此他寫出第七節。第七節前半說,“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神所愛,奉召作聖徒的眾人。”這裡他心里的手已經遠遠伸到了羅馬,與那裡的弟兄握手。第一節到這裡,簡單地說,就是“保羅達信于羅馬的聖徒”。其實寫成那樣簡單也能理解。有個好例子是使徒行傳第二十三章二十六節,“革老丟呂西亞請巡撫菲利斯大人安”。然而保羅為要找出和羅馬的聖徒的一致點,用愛的技巧,走了前面所說的異常的遠路。
一開頭就寫“保羅”申明自己的名字,他的筆觸似乎一句一句遠去旁路。他究竟要去何處,讀者會很緊張。然而他卻以淡然的處理,在第六節到第七節前半,終於和收信人握手了。然後他最後述說了祝福辭,結束了這不同尋常的自我介紹。
“愿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神并主耶穌基督歸於你們”,這是第七節後半。
這偉大的自我介紹,在英國的聖經學者“ジェー・エー・ビート”所著之中,真是美麗的說明(來自其所著羅馬書註解第38頁):
注意保羅的開頭的話(第一節到第七節)的壯美和整齊。這是大數的猶太人(保羅)和羅馬的信徒之間的深谷之上所架的水晶的拱橋。保羅首先表述了自己的名,然後述說了自己的職權,然後說道自己宣講的福音。福音深入之後,上昇到福音的主要問題“大衛的後裔神的兒子基督”,這是拱橋的頂部。然後他再次提及使徒的職分,又提到這使徒的職分的工作的範圍,也就是外邦的萬民。然後,在引出外邦萬民之中那些住在羅馬的信徒。他以自己的權能的主張開始,以承認他們的權能作結。這在深谷之上架了橋樑。為了超越了民族差別的河流,他放置了一個拱橋,為了造成這橋,毎一部分都是活著的真理。這中央的要石,是成為人的神的兒子(指第四節)。通過這橋,他得以將他的父,也是他們的父,就是神,以及他的主,也是他們的主基督那裡來的祝福送與他們。
這真是美麗而合適的說明。
這拱橋的第一部乃是“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這在原文的順序乃是“保羅”、“僕人”、“耶穌基督的”。首先是自己的名字保羅,然後是僕人,然後是指示歸屬的耶穌基督。追尋原文的順序,就可以知道發出此語的保羅的思想的動向。
僕人在原文是“ δουλοs”,也就是奴隸。保羅將自己作為耶穌基督的奴隸。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世上有許多人自稱是耶穌的門徒,耶穌的弟兄,耶穌的朋友。我們當然是祂的門徒、弟兄、以及朋友。這沒有什麼錯誤。但是在此之上,有著是否附加又有耶穌的奴隸這一觀念的區別。有了這一句,我們就表明要對祂絕對服從。如果沒有這最後的一詞,我們要不單單成為祂的門徒,成為祂的弟兄,成為祂的朋友,自然我們並不對祂全然服從。門徒不是對師傅完全服從的人,又時候違背,有時候拋棄,也能夠批判師傅思想落伍。世界上有很多人取耶穌的一部,而捨去其餘,他們是耶穌的門徒,但不是委身于祂的僕人。又如果僅僅是耶穌的朋友,有時言聽計從,但有時也能向祂發出忠告,也可以去批評祂。世界上許多人停留在祂朋友的程度。也有作耶穌弟兄的人,和前面的大同小異。說到底完全奉獻跟隨祂這件事,都做不到。
我們是耶穌的門徒,耶穌的弟兄,耶穌的朋友,然而比這些都重要的乃是我們不能不成為祂的奴隸。這是必須的第一要件。如果是奴隸,就是要全然順服主人。說要下水就得下水,說要進火就要進火,要你死就去死。主的命令要這樣順服,為了主去死是作為自己的名譽、特權和幸福。事實上基督徒對於基督,不能不是這樣的關係。真實地決心每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祂的人方才成為基督徒。僅僅順服祂的一部分,祂的命令半從半不服,有時遵守有時不管,這是以自己為主以祂為自己的從者,不是虛己服事祂的人。這種人,或是基督的門徒,基督的朋友,或是基督的弟兄,但是並不是基督的僕人。然後,不成為基督的僕人的人,至少在保羅的眼裡,都不算基督徒。我們要有將自己有形無形的所有全部,甚至生命,都有獻給祂的心,這樣方才成為基督徒。
保羅是不論向誰人都不低頭的人。這是他一生和全部書信所證明的,特別是作為一個克制自我的人,祂非常的剛強。這不必要的氣性,隨時隨處發表于他的言語動作,使他的身姿變得峻峭。然而這個保羅只對於基督,是選擇了絕對服從的路。實際上他對於成為人的奴隸,是以死都難以償補的最大的恥辱。“因為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夸的落了空”(哥林多前書第九章十五節)是他的心願。然而作為基督的奴隸,則是什麼都換不來的最大的榮譽。他不取那恥辱的道,卻選擇了這榮耀的路。我們也要學習他。我們絕不做人的奴隸,無論如何──即使是死的威脅也不從,然而神的獨生子,人類的救主,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面前,我們完全是站在奴隸的地位上。這是我們的悔改當時的決心。當時如此,也不能不是一生的決心。
這樣我們成為基督的奴隸的時候,我們會喪失我們所看重的自由嗎。不,我們成為基督的努力時,方才得著自由。成為人的奴隸就是失去自由,然而成為基督的奴隸,卻叫人確保自由,培養之成為我們真正永久的所有物。現在的人沒有真的自由,是因為不知道的自由的路。我們只有成為基督的努力,才能真正得到自由。然而現在人都不願意成為祂的努力,一心想要自己為主,不斷重複著成為他人或者什麼東西的奴隸的失敗,以至於想要得的自由反過來轄制我們。對基督絕對的服從,對人絕對的自由,這是真的基督徒毫無混雜的樣子。
“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也就是“耶穌基督的奴隸保羅”,曾經用的奴隸這一詞,並不是表達卑賤的意義,反而是高貴的語言。這其中顯出保羅信仰特征的美麗,又傳達了人的真正的活路。一塊石頭之中藏著不能盡知的秘密,保羅的一語里也藏著無限的意義。我們首先要對羅馬書開頭的一句話存深深的注意。
コメントを残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