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之研究 第九講 問題的提出(三)
第一章十六節十七節的研究
如前講所述,十七節的中心問題是“義”。神的義在福音裡面表明出來則是其主眼。在原文里,“義”這個詞是首先出現的,這點要注意。神的大能、恩惠,離開了“義”就不能存立。福音不能理解為單純的恩惠或者愛的教導。義儼然是其根基。因此,不但是第十七節,羅馬書全體乃是以此義為根基的。
“神的義”的真意究竟如何,並且如何在福音立表明出來,這個問題在學者間諸說紛紜。具體的話要到第三章後半才能明了,因此,這裡只提出一個注意點就作結。本來斷言“我不以福音為恥”的保羅,以這個理由,說“這個”福音是要救顯示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的全部相信的人的神的大能。不過他仍然感到不足,就加上“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于信,以至於信”。福音不但是要救萬人的神的大能,在這福音上,他同時也主張在這福音里神的義要表明出來。
神的大能,也是祂的義。因為是義,所以也是大能。在神看來,不義並非能力。福音是神的大能,這樣說不是講到祂的腕力。也不是這世上所謂的權力。是神的義。因此是大能的彰顯。在人看來,能力和義分離存在的場合不少,然而在神,能力就是義,義就是能力。基督的福音是為救人的唯一的能力的理由就是,在其中明顯顯明了神的義。因為是憑著義作工的能力,保羅就不以福音為恥。
“因著信以至於信”這翻譯的話,在原文乃是只有“εκ πιστεωs ειs πιστιν”(從信到信,from faith to faith)。因為是非常簡單的一句,所以就有各種解釋。有的說,“從樸素的信仰開始到被精煉的信仰”,或者“從信仰出發到信仰為終”,也有說是“從舊約的信仰到新約的信仰”,或說“(神的義)因信仰發出,因信仰而獲得”。此外還有很多說法。雖然要決定是哪一種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要找出其主眼並不是不明確的。
因為日文的聖經(大概是文語譯)翻譯成了“神的義正在這里顯明出來;本于信,以至于信”,“從信到信”這句被從神的義那裡移開了,通俗的見解就變成了單純信仰的進步。然而原文乃是“神的義是再此從信到信地顯明”,信的那部分就明顯是與神的義的彰顯有著密切的關係了。並且重新根據原文的文脈對照,“信仰的進步”這種看法,在這裡不得不說是不當的。在這裡我們想,保羅在這句裡面乃是說到,神的義因信仰而得,也因信而保全,也要因信而完全。
如前面所說,神的義是神給人的義,從神那裡顯明出來的義,不是人努力的產物。不是因著人自己的行為和功績,只是因著信仰就被神稱義。也就是說,因信接受神的義。這裡是給人的莫大的恩惠,也是人所有的巨大特權。無論人怎樣說,一旦回心而到了相信父神和主耶穌基督,既有這信仰,就得着了赦罪和稱義的恩惠。然而這恩惠的存續需要自己的努力嗎。不,只要保守這仰望基督的信仰就够了。也就是保持這義的方法,並且進到成聖的方法,都只是保守信仰而已。换言之,因信稱義之後的生涯,乃是因信成聖。也就是神的義因信得蒙保守。然而這又将如何完全呢。靠人的努力嗎。不。這只是作為仰望耶穌的信仰的結果而被賜予的。換言之,因信稱義,因信成聖的生涯,在其終點,乃是因信得榮耀。得榮耀是義的完全。也就是神的義,要因信而完全。
如上所言,神的義是因信而得,而蒙保守,並要蒙成全。這是“神的義本于信以至於信地彰顯”的意義。以信開始,以信前行,以信終結。從始,從中,到結束──全部的過程都是以信仰為中心。
進入信仰并保守這信仰,這一線之上,大概是宇宙間加給人類的最大的幸福了。傳揚此事的乃是福音。因此這實在是太好的音信。因此,在相信它這事上躊躇的人很多。但神的恩惠豈不是充滿宇宙之中嗎。神的愛不是在萬物之中滿溢嗎。天上降露滋潤草木,野鳥因生之喜悅而高歌,作成這一切的神,要將無限的恩惠加給人,豈不是時常準備的嗎。只是應得的人的心沒有準備完全,或是頑梗固執而拒絕,或是在虛無的努力的幽谷里彷徨,就得不著唯一的資格。應得的唯一的資格乃是信仰,不藉著此,就是等著要賜給人的天父,也最終沒有賜給的途徑。
確乎,唯獨信心。以信貫徹始終。“就算下來地獄,也要靠著基督”,班揚如此呼叫。這世上,以至於後世,依靠基督是不變的信仰。這信仰存續,則稱義成聖的榮耀。換個說法,就是因信義被賜給,被保守,被完全。救恩乃是以義為根基,並且因信而實成。然而,這義是為何,因信賜給、保守和完全呢。這義與神的愛又是為何共存呢。將此明白解明的乃是羅馬書。羅馬書研究的價值和趣味乃是在此。詳細要在後面提出,如今就單單提起這個問題。
保羅在十七節的最後說,“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他按慣例引用聖經,將自己的說法作一印證。他的書信里引用聖經的次數很多。這不但是他自己熟悉舊約的聖經,也是因為他無比尊敬聖經為神的話。他常常引用支持自己斷定的聖經,並用著“經上如此說,故此這一點沒有疑問”這樣的筆法。
“義人必因信得生”是哈巴谷書第二章第四節的引用。此節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三章十一節里也引用了。大概這是他最喜愛的一節,給他巨大的托黑暗進光明的力量。哈巴谷書第二章第四節說,“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這裡是講到迦勒底人,也有人說可以指著不信的猶大人。無論哪個都是指著和“義人”對抗的高傲之輩。而這裡的義人,則是指著因信堅定的猶大人。自高人等不歸正必要滅亡,而義人要因信得生。背棄神的人將要毀滅,而依靠祂的人要得著生命,在先知的話里有明顯的對比。“義人必因信得生”。這話本身就是偉大的存在。想到在污濁的世界面前說著這話的先知的確信,看到其傳達的精神的壯烈和其思想的高貴,我們就因此受鞭策。保羅引用這偉大之語,就以此描畫出羅馬書的大精神。
“政治家以政略而生”這話講到現代政治界的實際情況。雖然以前有不以政略而生的政治家,現在就找不出來了。無論哪個都是以政略終始,靈巧者勝過笨拙者乃是政界的現狀。並且“商人因利益而生”,也是道破了他們的現狀。物質利益實在是他們唯一的目的,他們的每一舉手投足都是為此而動。同樣意義上,“軍人因武力而生”,“學者因知識而生”。這每個都是社會的錫安咋混個,看“義人必因信得生”,就知道其極其高貴了。
今天成為基督信徒的人,想要如政治家以政略為生,想要如商人以事業為貴,想要如軍人在世注重力量,想要如學者在世上依靠知識,這樣的人不少,真是遺憾至極。這樣實在豈不是降服于世界,學習“今世之子”的樣子嗎。耶穌在曠野的試探里,一一拒絕了惡魔推薦的世上的智慧和手段。信祂的人也不得不如此。我們不能不保持著只以信仰為生的堅定決心。為著信仰無論有多少的損失和犧牲,也要一生堅持的強固的覺悟,不能不是基督徒的日常所有之物。“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寧可在我神的殿里看門,也不願住在惡人的帳篷里”,不能不如此切切祈求。為基督遭受迫害就要大大歡喜,保持永不改變的“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知道永遠”的決意。有這樣的心志,則無論政治家、商人、學者,都可以成為。在那時,就不以政略而生,不以利益而生,不以知識而生,實在是以信仰而生。我們無論從事什麼職業,不能不以信仰而生。
“義人”的意義是什麼,並且“生”的意義是什麼。無論怎樣的罪人,因信得蒙赦罪而稱義,因此有人會覺得說是“罪人因信得生”也可以。或者“因為世人在神面前都犯了罪”,所以沒有一個義人,這樣說也成立。然而這裡保羅所說的義人的意義,不是指著那些因自己而義的法利賽人式的義人,也不是那些完全不犯罪的道德完全者。完全的義人在世上一個都沒有。本來羅馬書就是以因信稱義為主眼的。因此這個場合,保羅引用先知哈巴谷的話,也是包含了這一事在“義人”之中。也就是說,不是靠道德在神面前可以是完全的義人,而是因信仰被神稱義的義人。保羅也是說到這個意思。接下來的“生”,不是現代人所言的茫然的東西。“生命”一詞乃是說到永生。“生”也就是“永遠活著”的意思(約翰福音六章五十七節五十八節參照)。也就是不滅亡而進入永遠的生命。
“義人必因信得生”在原文的字序是,“義人、因信、生”。“因信”一句乃是在正中間,寫成“因為信仰(而成的)義人要活著”在文法上也是合理的,同樣“義人要因信仰活著”在文法上也沒有問題。就是在意義上到底該如何翻譯的問題了。現在的翻譯大家知道,而另一種說法才適合保羅的神學,這樣提倡的學者也是有的。哈巴谷的意義上應該採用現狀的說法也有。總之這裡學者還有一些遺留問題。
想到“因信”一句,前後都有關係,讀成“因信而成的義人,要因信得生”,或許更加接近保羅的本意。不拘泥于文法的話,或許這樣才是合適的。本來保羅所說的義人就是“因信”而成的義人。是因信稱義的義人。這樣的義人又要因信或者。因信稱義,因信而生。這是保羅意義上的基督信者。
如果這樣的看法成立,這裡的一語就表明了羅馬書的主要部分,第一本館(第一章到第八章)的主要意義。而第一本館實在是羅馬書的最主要部分。因此這一語可以說是表明了羅馬書的大意。如前面所說,第一本館是
(1)稱義(第一章十八節~五章)
(2)成聖(第六章~第七章)
(3)得榮耀(第八章)
這樣三部分,而“因信而成的義人”的一句是第一部分,“因信得生”則是第二第三部分。也就是說“因信而成的義人”是指著因信稱義的基督徒,如第一章十八節到第五章,“因信得生”,這是此世到來世的永生的意思,指著成聖和得榮耀(第六章到第八章)。這樣“因信而成的義人,要因信得生”這一句話實在是羅馬書第一本館的模型。首先提出這一語的保羅,就引出到第八章為止的大論述。而第一章到第八章實在是羅馬書的主體,第九章之後是其附屬,因此這一句實在是羅馬書的精髓。十六節和十七節乃是羅馬書的主題提示,是羅馬書的縮圖。這最後的一句,又是更小的縮影。我們在這一小句上,要有深深的注意。
コメントを残す